選擇權 | 權證 | |
發行者 | 期交所 | 券商 |
權利型態 | 同時發行買權、賣權 | 單獨發行認購or認售權證 |
標的物 | 僅台股指數較熱門 | 個股為主,亦有指數權證 |
履約價 | 同時有多個履約價,範圍依期交所規定 | 每檔權證僅有一個履約價 |
存續期間 | 有最近一周、連續三個月及兩個季月可同時交易 | 依發行規格而定,最長可達一年 |
可否當賣方 | 任何人有足夠保證金,都可以當賣方 | 發行券商為賣方,投資人只能做買方 |
交易策略 | 多樣化,可進行跨天期、跨履約價的策略交易 | 單一策略 |
隱含波動率 | 較低 | 較高 |
簡單的說,權證是投資人和單一的賣家(發行券商)對賭,因為賣家只有一人,就如同經濟學中的獨占市場,容易漫天喊價,造成隱含波動率普遍較高。這是權證最大的缺點,也是對投資人最不利的地方,只能寄望發行券商有良心。
相反的,選擇權市場中,任何人都能做賣方,就如同經濟學中的完全競爭市場,沒有任何人能控制波動率。
而發行券商調高波動率的情況,究竟有多嚴重呢?可以從下面幾張圖來看看!
圖一 依成交量排序的權證報價,成交量前10名的活絡權證,隱含波動率均在15%以上。
圖二 近月價外300點以內的選擇權報價(黃框內),隱含波動率平均僅約12%。
圖三 依履約價排序的權證報價,選取價外100點以內的權證,隱含波動率平均仍在15%以上。
這三張圖是10月30日盤中擷取的畫面,以標的物同為加權指數的權證與台指選擇權做比較。
以交易量前10名的權證來看,隱含波動率在15~25%之間,交易量不活絡的權證更嚴重,最高甚至達到40%以上。反觀台指選擇權,平均約11~12%。再看第三張圖,履約價同為8300~8500的權證,隱含波動率也普遍比台指選擇權高5%以上。
有興趣的人可以試算(期交所選擇權理論價計算)看看,隱含波動率5%的差距,換算成權利金,價差可達30%以上,是不是很嚇人呢?
仔細評估,慎選適合的投資工具,也是獲利的關鍵之一,如果你已熟悉權證交易,不如來試試”不必擔心券商作弊”的選擇權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