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資金管理2 – Kelly Formula

回到上篇文章中雞排攤老闆的例子,在進貨之前,一定會考慮兩件事:

1. 花多少錢進貨(總風險)

2. 進貨品項(資金分配)

本篇就先從總風險談起

 

在我們交易帳戶中的每一個商品,或是每一組運作中的交易策略,稱作一個部位。

上回已經介紹過,怎麼評估每一個部位的風險,

總風險就是將每個部位的風險加起來就行了。

 

當我們虧損1%時,需要獲利1.01%才能將虧損賺回來;

如果虧損10%,則要獲利11.11%才能賺回來,

虧損越多,回本的機會就越渺茫。

藥品廣告中,有這麼一句話:「先求不傷身體,再講求療效!」

在投資上,我們也要抱持一樣的態度「先求不傷本金,再追求績效!」

要如何不傷本金? 降低總風險就行!

 

至於總風險應該多少才適當,我們可以用這個方法來評估 – Kelly Formula  

Kelly Formula的算式如下:

F = [bp – (1-p)] / b

F代表現有資金應進行下次投注的最佳比例 – 也就是總風險

b為獲勝可得的獲利率 – 也就是 風險 / 報酬 比

p為勝率

clip_image001

上面這個圖,表示在風險 / 報酬 比 = 2.5的情況下,總風險與勝率的關係,縱軸是勝率,橫軸是總風險。

紅色箭頭告訴我們,如果交易賺錢的機率達到40%,最大可忍受的總風險為總資金的18%左右。

一旦知道總風險應佔多少資金比例,就能知道該準備多少錢來經營我們的雞排攤(進行交易)了。

例:

假設交易一口台指期,100點停損,在上述 風險 / 報酬 比 = 2.5;勝率40%的情況下,應該準備多少資金進場交易?

總風險 = 100 * 200 = 20000

20000 / 18% = 111111

=> 如果總資金少於11萬元,就應該立即離場,暫停交易。

Kelly Formula的功能,就是為我們的帳戶畫一條警戒線。

若總風險佔的比例過高,就像抱著一顆不定時炸彈,虧損後就難以回本了。

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

資金管理1 – 什麼是風險?

想像一下,我們正經營一間雞排攤,準備花1萬元成本向廠商進貨,你會如何選擇?

A. 1萬元全部進雞排

B. 5千元雞排;5千元鹹酥雞

C. 3000元雞排;3000元鹹酥雞;4000元其他品項

在作決定之前,一個精明的生意人,一定會考慮這個問題:每一個商品的預估銷售量是多少?

一旦賣不完的話,不僅積壓資金,如果壞了,更是只能認賠了。為了減少賣不完的機率,精明的老闆們多半會選擇C。

 

對一個投資人來說,交易帳戶就是我們的雞排攤,每一檔股票、期貨、選擇權的交易部位,就是攤車上的商品。

不論交易技巧多麼高明,都不應該讓某一種商品的比重太高,而是像個雞排攤老闆一般,謹慎的分配,這就是資金管理。

認識風險

資金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認識交易的風險!

簡單地說,風險就是每次進行交易可能虧損多少錢。

以選擇權賣方來說,可以用幾種方式簡單評估:

1. 最大虧損金額

一口台指選擇權和一口小台指,都是1點50元,所以我們以小台指的損益,當作選擇權的最大損益。

例: 指數9000點時,賣出履約價9000點的Call,預計指數上漲到9200點的話,SC停損,則最大虧損金額 = (9200 – 9000) * 50 = 10000元

2. Delta法

例: 指數9000點時,賣出履約價9000點的Call,Delta = -0.5,預計指數上漲到9200點的話,SC停損,則風險 = (9200 – 9000) * 0.5 * 50 = 5000元

3. Delta + Gamma法

由於Delta不是固定值,為了減少誤差,就需要同時考慮Delta和Gamma

例: 指數9000點時,賣出履約價9000點的Call,Delta = -0.5,Gamma = -0.001預計指數上漲到9200點的話,SC停損,則風險 = (9200 – 9000) * (0.5 +0.001*100) * 50 = 6000元

 

『最大虧損金額』最簡單也是最保守的方法;

『Delta法』可提升資金運用的效率,計算簡單,但是誤差比較大;

我個人則常用『Delta + Gamma法』,有Delta法的優點,而且誤差比較小。

這三種方法各有優點,可以依個人喜好選擇使用,只要前後一致就可以了。當發現帳戶風險太大的時候,記得適時作調整!

CB搜尋器 - 20150713

CB搜尋器週一更新,提供當週最新的可轉債資訊。

賣回報酬率 > 4%

CB20150713

美國升息在即,高殖利率債券族群較有優勢!

2015年6月30日 星期二

CB搜尋器 - 20150629

CB搜尋器每週一更新,提供當週最新的可轉債資訊。

距賣回日>30天 & 賣回年化報酬率 < -50%

CB20150629

市場走空時,此族群屬高風險

2015年6月16日 星期二

選擇權進階 – 衡量波動率

除了技術型態以外,也能用量化的方式判斷買進勒式 / 跨式策略的進場時機。

簡單地說,波動上升的時候,就是進場時機,判斷波動大小的方法有下面幾種。

1. ATR指標

ATR指標全名為Average True Range(真實價格區間),指的是股價真正的波動幅度。

其算法是先計算每天的TR(True Range),再取N日的平均即可。

TR的算法如下:

TRt = max((Ht – Lt),abs(Ct-1 – Ht), abs(Ct-1 – Lt))

這個算式的意思是取下列三個數的最大值:

1. 當日高低點之差

2. 前日收盤與當日高點之差

3. 前日收盤與當日低點之差

2和3的數值將跳空缺口包含在內,因此能反映出真正的股價波動。

clip_image002

如上圖,ATR指標原本在低檔,當它上升時,買進勒式 / 跨式策略進場,後續的波動幅度達500點以上。

2. 布林通道

布林通道(Bollinger Band)由三條線組成,中心為M日移動平均線,上緣為移動平均線+ N倍標準差,下緣為移動平均線 - N倍標準差,N通常預設為2。

以N = 2 為例,將布林通道的上緣與下緣相減,再除以4,就能得到目前行情的1倍標準差,代表目前的M日平均波動率。

clip_image004

如上圖,當波動率上升時,布林通道的上下緣便會放寬,這也可作為買進勒式 / 跨式策略的進場訊號。

3. ATR與布林通道交互運用

ATR告訴我們股價真正的波動幅度,

布林通道告訴我們股價波動的標準差。

當 標準差 < ATR的值 的時候,選擇權的價格有很大的機率偏低,如下圖

clip_image006

圖中綠色框框處,上緣約10000點,下緣約9500點,

標準差約 (10000 – 9500) / 4 = 125點,

而ATR僅100點左右,表示行情波動已過大,尚待整理,此時選擇權的價格多半也偏高。

 

紅色框框處,上緣約9800點,下緣約9550點,

標準差約 (9800 – 9550) / 4 = 62.5點,

ATR約90點,高於標準差,這時便是一個極佳的買進勒式 / 跨式策略進場時機。

 

以上只是個簡單的例子,衡量波動率尚有許多方法,各位可以多加嘗試!

相關文章: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買進勒式 & 跨式>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賣出勒式 & 跨式>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買進蝶式 & 兀鷹>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賣出蝶式 & 兀鷹>

<選擇權進階 - 整理型態>

CB搜尋器 - 20150615

CB搜尋器每週一更新,提供當週最新的可轉債資訊。

距賣回日30~365天  &  距離轉換價 < 10%

CB20150615 

最接近轉換價   61841  大豐一

2015年6月15日 星期一

選擇權進階 - 整理型態

先前介紹買進勒式 / 跨式策略的時候,

曾經提過:適合的進場時機是行情可能大幅波動的時候。

除了經濟數據、假期……等特定事件的影響以外,技術面也可以提供些進場時機的參考訊息。

從技術分析的角度來看,行情可以簡單的分成上漲、下跌、盤整三種,

所以上面的這段進場時機,也可以解釋成盤整可能結束,但不確定將往哪個方向突破的時候,下面就是幾種典型的例子。

三角收斂

三角收斂2-200911趨勢線

三角收斂是一個很典型的型態,行情在一個區間內壓縮,震盪的幅度越縮越小,支撐和壓力連線形成像個三角形的形狀。

當接近三角形末端,就是買進勒式 / 跨式策略進場的時機。

一旦像上圖一樣,突破後出現波段走勢,不論漲跌,往往能獲得倍數以上的利潤。

箱型整理

區間突破-201107趨勢線

箱型是另一個常見的整理型態,

行情在一個固定的區間內來回整理,持續的時間通常比三角收斂更久。

進場時機便是突破支撐或壓力之時,一旦成功突破,獲利空間也較三角收斂大。

 

整理型態可能結束的時候,適合買進勒式 / 跨式策略進場。

相反地,在整理的過程中,便是賣出勒式 / 跨式策略進場的機會啦!

相關文章: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買進勒式 & 跨式>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賣出勒式 & 跨式>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買進蝶式 & 兀鷹>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賣出蝶式 & 兀鷹>

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

CB搜尋器 - 20150601

CB搜尋器每週一更新,提供當週最新的可轉債資訊。

距賣回日50天以上 &  賣回報酬率 > 0  &  距離轉換價 < 20%

CB20150601

賣回報酬率最高  62193  富旺三

2015年5月25日 星期一

CB搜尋器 – 20150525

CB搜尋器改為每週一更新,提供當週最新的可轉債資訊。

高風險族群  賣回年化報酬率 < –50%

CB20150525

說明:

賣回年化報酬率呈現大幅負值有兩種情形

1. 現股價格遠高於轉換價

2. 接近賣回日(或到期日),CB價格仍有大幅溢價

這兩種情況下,買進CB都無法享受到債券的保護效果,進場前需謹慎。

2015年5月11日 星期一

CB搜尋器 - 20150511

CB搜尋器每週日更新,提供當週最新的可轉債資訊。

今年內可賣回  且  年化報酬率 > 1.5%

image

2015年5月3日 星期日

CB搜尋器 – 20150503

CB搜尋器每週日更新,提供當週最新的可轉債資訊。

與轉換價差距 < 20%  且  賣回年報酬 > 0

CB20150503

最接近轉換價   14322  大魯二

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

Rolling - 兼顧風險與獲利的交易技巧

在選擇權操作中,適時地移動履約價(Rolling)是很重要的技巧,它可以幫助我們降低風險、提高獲利。

接下來我們就以今天(2015/4/23)的行情,實例解說Rolling的作法。

黃色是當天的台指期貨走勢,粉紅色是加權指數,8:45~10:00、11:00~12:00這兩段時間有比較明顯的漲勢,最後上漲超過200點。

clip_image002

以下是當天的部分成交明細,依成交時間分成A~D四個階段。

20150423成交明細part1-1

20150423成交明細part2-1

20150423成交明細part3-1

A階段:買進9750 Call 5口,均價40.5,賣出9800 Call 5口,均價22.3,合起來是5組多頭價差,付出權利金4550元。

B階段:賣出9750 Call 5口,均價55,買進9850 Call 7口,均價19.86,收入權利金6800元。隨著行情上漲,前面建立的多頭價差組合已有獲利,將9750 Call平倉,Rolling至履約價9850,整體組合變成9800 ~ 9850的空頭價差5組外加2口Buy 9850 Call。

這樣做有幾個目的:

1. 先收回權利金6800元,已將一開始付出的權利金完全收回,即使行情反轉,也沒有損失,立於不敗之地。

2. 額外多了2口Buy Call,如果行情續漲仍有獲利。

C階段:賣出9850 Call 7口,均價30.29,買進9900Call 10口,均價16.25,收入權利金2475元,整體組合變成9800 ~ 9900的空頭價差5組外加5口Buy 9900 Call。

和B階段相同,在上漲的過程,我們利用Rolling收回部分權利金,同時增加Buy Call的口數,增加行情續漲時的獲利爆發力。

D階段:賣出9900 Call 10口,均價45.8,買進9800Call 5口,均價90.8,9850 Call短線獲利2點,收入權利金300元。認為續漲機率不高,因此這個組合全數出清。

 

2015-4-24 上午 12-49-54

從前一天的資料可以知道法人成本上緣的位置,而在今天的行情中,並沒有明顯的下跌,因此在突破前一天的法人成本上緣後,每一回的Rolling,都較積極的增加Buy Call的口數。

總計這個組合投入權利金4550元,收回權利金9575元,獲利5025元。

如果不作Rolling,以收盤價計算,一開始的9750~9800多頭價差獲利則是3950元。

兩者的獲利差距也許不明顯,但Rolling的作法,在B階段就已經把部分獲利放口袋,完全不用擔心獲利回吐,同時保有獲利潛力,就是這個技巧的最大功用。

CB搜尋器 – 20150426

CB搜尋器每週日更新,提供當週最新的可轉債資訊。

賣回年化報酬率 > 1%  且 距賣回日 50 ~ 365 天

CB20150427

年化報酬率最高  13371 再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