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

Rolling - 兼顧風險與獲利的交易技巧

在選擇權操作中,適時地移動履約價(Rolling)是很重要的技巧,它可以幫助我們降低風險、提高獲利。

接下來我們就以今天(2015/4/23)的行情,實例解說Rolling的作法。

黃色是當天的台指期貨走勢,粉紅色是加權指數,8:45~10:00、11:00~12:00這兩段時間有比較明顯的漲勢,最後上漲超過200點。

clip_image002

以下是當天的部分成交明細,依成交時間分成A~D四個階段。

20150423成交明細part1-1

20150423成交明細part2-1

20150423成交明細part3-1

A階段:買進9750 Call 5口,均價40.5,賣出9800 Call 5口,均價22.3,合起來是5組多頭價差,付出權利金4550元。

B階段:賣出9750 Call 5口,均價55,買進9850 Call 7口,均價19.86,收入權利金6800元。隨著行情上漲,前面建立的多頭價差組合已有獲利,將9750 Call平倉,Rolling至履約價9850,整體組合變成9800 ~ 9850的空頭價差5組外加2口Buy 9850 Call。

這樣做有幾個目的:

1. 先收回權利金6800元,已將一開始付出的權利金完全收回,即使行情反轉,也沒有損失,立於不敗之地。

2. 額外多了2口Buy Call,如果行情續漲仍有獲利。

C階段:賣出9850 Call 7口,均價30.29,買進9900Call 10口,均價16.25,收入權利金2475元,整體組合變成9800 ~ 9900的空頭價差5組外加5口Buy 9900 Call。

和B階段相同,在上漲的過程,我們利用Rolling收回部分權利金,同時增加Buy Call的口數,增加行情續漲時的獲利爆發力。

D階段:賣出9900 Call 10口,均價45.8,買進9800Call 5口,均價90.8,9850 Call短線獲利2點,收入權利金300元。認為續漲機率不高,因此這個組合全數出清。

 

2015-4-24 上午 12-49-54

從前一天的資料可以知道法人成本上緣的位置,而在今天的行情中,並沒有明顯的下跌,因此在突破前一天的法人成本上緣後,每一回的Rolling,都較積極的增加Buy Call的口數。

總計這個組合投入權利金4550元,收回權利金9575元,獲利5025元。

如果不作Rolling,以收盤價計算,一開始的9750~9800多頭價差獲利則是3950元。

兩者的獲利差距也許不明顯,但Rolling的作法,在B階段就已經把部分獲利放口袋,完全不用擔心獲利回吐,同時保有獲利潛力,就是這個技巧的最大功用。

CB搜尋器 – 20150426

CB搜尋器每週日更新,提供當週最新的可轉債資訊。

賣回年化報酬率 > 1%  且 距賣回日 50 ~ 365 天

CB20150427

年化報酬率最高  13371 再生一

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

CB搜尋器 - 20150419

CB搜尋器每週日更新,提供當週最新的可轉債資訊。

距離轉換價 < 10%  且  可賣回日 50~365天

 CB20150419

最接近轉換價    44301  耀億一

2015年4月13日 星期一

CB搜尋器 – 20150412

CB搜尋器每週日更新,提供當週最新的可轉債資訊。

與轉換價差距 < 15%  且  賣回年化報酬 > 0

CB20150412

最接近轉換價  56085  四維五

年化報酬率最高   25152  中工二

2015年4月7日 星期二

選擇權策略一覽 - 時間價差

期貨選擇權和股票最大的差異,就是期貨與選擇權有到期日。

同一時間,市場上有數個不同到期日的選擇權契約可交易,不同到期日亦讓選擇權具有不同的特性。

而選擇權最大的特色,就是具有時間價值。

用白話的說法來解釋,時間價值代表選擇權履約的機率,

時間價值越高,履約價值越大。

舉例來說

買權A 價外300點 還有3天到期

買權B 價外300點 還有33天到期

在正常的情況下,33天漲300點的機率自然是遠大於3天漲300點,因此買權B的時間價值 > 買權A。

如果經過了無聊的一天,指數收平盤

買權A 價外300點 剩2天到期

買權B 價外300點 剩32天到期

少了一天的機會,買權A約略損失1/3的時間價值,買權B的時間價值則僅損失約1/33(概算值)。

上面這個例子,簡單說明了時間價值的兩個特性:

同樣履約價,到期日越遠,時間價值越大;到期日越近,時間價值減少速度越快。

利用這個特性,時間價差策略便孕育而生!

買遠賣近

買進到期日較遠的選擇權,同時賣出相同履約價,到期日較近的選擇權。

clip_image002

就像上圖所示,這個組合的損益圖,和買進蝶式很類似。

如果行情停留在履約價附近,根據到期日越近,時間價值減少速度越快的特性,投資人可以賺到時間價值。

買近賣遠

買進到期日較近的選擇權,同時賣出相同履約價,到期日較遠的選擇權。

clip_image004

這個組合的損益圖,和賣出蝶式很類似。

如果行情停留在履約價附近,投資人將損失時間價值;

但如果行情出現大幅的上漲或下跌,到期日較近的選擇權,漲跌幅度較大,反而能使投資人獲利。

時間價差的特色

兩種時間價差組合,乍看之下和買進/賣出蝶式很像。但若從Greeks的角度來看,可以發現明顯的差異。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選擇權的Gamma和Vega的正負號是相同的。

但是,到期日越遠,選擇權的Gamma越小,Vega越大。

因此,在時間價差的組合中,Gamma和Vega的正負號是不同的。

如果行情在區間震盪整理,常出現跳空,卻無波段,就適合用Gamma為正的買近賣遠組合;

如果認為即將出現波段,且是緩漲緩跌,就適合用Vega為正的買遠賣近組合。

其他

時間價差組合,可以用兩個不同到期日的Call組成,也可以用兩個不同到期日的Put組成,兩者的損益沒有明顯差異。

另外,如果用兩個不同到期日、不同履約價的選擇權,可以做出”變形”的時間價差,稱為對角價差,適合用在認為行情偏多/或是偏空的時候。

選擇權進階 – 常用Greeks介紹

看完了一系列的組合單策略,不少人應該眼花了吧!

事實上,在操作時,我們並不會去細想現在要作的是XX策略。如果真的這樣死記的話,等找到想要的組合時,多半已經錯失進場機會了。

因此,我們可以利用選擇權的Greeks,先將各組合單策略依『行情看漲/看跌』『預期波動率上升/下降』等情境分類,就能更快熟悉每個策略的特色和使用時機。

那麼,在更進一步介紹組合單策略之前,先來認識一下選擇權的Greeks!

『Greeks』的意思是希臘字,在這邊指的是用來代表選擇權風險參數的幾個希臘字母,常用的有Delta、Gamma、Theta、Vega、Rho。

其中Rho和利率有關,用到的機會較少,這邊就忽略不提。

Delta

標的物(台指期)價格每變動1點,選擇權(台指選擇權)價格變動的幅度。

Delta為正值代表作多,負值代表作空。

舉例來說,如果台指期上漲10點,

Delta值為+0.5的選擇權,大約會上漲5點,

而Delta值為-0.5的選擇權,則會下跌約5點。

利用這個損益的關係,我們就能把買進1口選擇權,視為買進XX口期貨,進行部位及風險管理。

Gamma

標的物(台指期)價格每變動1點,選擇權(台指選擇權)Delta變動的幅度。

簡單地說,上面介紹的Delta,並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字。而Gamma,就是它變化的速度。

舉例來說,如果有兩口選擇權

選擇權A:Delta = 0.5,Gamma = 0.003

選擇權B:Delta = 0.5,Gamma = 0.001

那麼當台指期上漲100點後,選擇權A的Delta值會增加至0.8,選擇權B只會上升為0.6。

這兩個選擇權,即使一開始的Delta值一樣,但因為最終的Delta值不同,獲利也會不同。

Theta

每經過一天,選擇權價格減少的幅度,代表選擇權的時間價值。

買方的Theta為負值,代表付出時間價值;相對地,賣方的Theta為正值。

在分析時間價值的時候,如果只看Theta的數值大小,通常會失真。

我們的解決方法是,同時考量選擇權的權利金與Theat,也就是過去介紹過的Real Theta(想進一步了解Real Theta,可以參考選擇權入門,如何賺到短線利潤)。

Vega

Vega指的是IV每變動1%,選擇權的價格變化。

當Vega為正值,代表波動率上升時,買進選擇權可以獲利。

IV(隱含波動率)代表的是,以目前的選擇權成交價,換算得到的標的物波動率,也就是投資人預測的波動率。

通常,我們會把IV和歷史波動率(HV)一起分析,當IV和HV的走向不同步時,就是進場的機會。

除此之外,由於IV代表的是投資人預測的波動率,不同的投資人,預測的結果可能差異很大。如果能推測法人心目中的IV,也能作為交易時的參考(詳細作法請見如何判斷選擇權價值)。

小結

Greeks的功能,主要是以量化的方式進行分析、部位管理及風險管理。想要在選擇權操作更精進,務必要熟悉Greeks的涵義。

2015年4月6日 星期一

CB搜尋器 - 20150406

CB搜尋器每週日更新,提供當週最新的可轉債資訊。

與轉換價差距 < 5%

CB20150406

最接近轉換價    80111  台通一

年化報酬率最高   62193  富旺三

2015年3月29日 星期日

CB搜尋器 - 20150329

CB搜尋器每週日更新,提供當週最新的可轉債資訊。

賣回年化報酬率 > 1%

CB20150329

今年內可賣回  &  賣回年化報酬率 > 1%

CB20150329_2

年化報酬率最高  13371 再生一

最接近轉換價    28883 新金二

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

CB搜尋器 - 20150322

CB搜尋器每週日更新,提供當週最新的可轉債資訊。

 

賣回年化報酬率 > 1%

CB20150322

年化報酬最高 13371 再生一

新進榜  16111 中電一 ; 41411 龍燈一

2015年2月12日 星期四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賣出蝶式&兀鷹

農曆新年就快到了,還記得買進跨式/勒式策略的使用時機嗎?

『  買進跨式/勒式適合用在行情可能大幅波動的時候,

例如:

1. 企業營收公佈

2. 企業財報公佈

3. 國內外重大政策(ex:證所稅、安倍3箭、QE……等)

4. 國內外重大事件(ex:地震、歐債)

5. 其他(選舉、長假)  』

 

過去我們曾經提過,在某些情況下,價差組合有『提升報酬率』或『降低風險』的功能。

如果你認為年假期間,國際行情會有比較大的波動,

但是又不想花費那麼多的權利金避險,

本篇介紹的『賣出蝶式/兀鷹策略』,就是種節省權利金,又不會錯過行情的策略。

策略介紹

賣出蝶式/兀鷹策略指的是同時作買權多頭價差及賣權空頭價差,兩者的差別是履約價。

賣出蝶式 => 同時買進同一個履約價的Call和Put,口數相同,履約價通常選擇價平,再賣出價外的Call和Put。

賣出兀鷹 => 同時買進不同履約價的Call和Put,口數相同,履約價通常選擇價外,再賣出更價外的Call和Put。

範例

clip_image002[4]

以上圖來舉例,

賣出蝶式:買進9250 Call & 9250 Put各1口,賣出9150 Put & 9350 Call各1口,成本為付出權利金 31 + 28 – 4.7 – 2.9 = 51.4 點。

賣出兀鷹:買進9300 Call & 9200 Put各1口,賣出9150 Put & 9350 Call各1口,成本為付出權利金12.5 + 10.5 – 4.7 – 2.9 = 15.4 點。

損益分析

兩者的損益分析如同下面這個表:

損益\指數

9000

9100

9200

9250

9300

9400

9500

賣出蝶式

48.6

48.6

-1.4

-51.4

-1.4

48.6

48.6

賣出兀鷹

34.6

34.6

-15.4

-15.4

-15.4

34.6

34.6

和買進跨式/勒式策略一樣,

當行情大漲或大跌,賣出蝶式/兀鷹策略都會獲利。

兩者的差別是

賣出蝶式:Buy Call & Buy Put履約價為價平,以履約價9250為中心,虧損往兩側遞減,當漲跌幅度大於權利金收入 (在這例子中是51.4點) 就開始獲利,但超過了Sell Call & Sell Put的履約價以後,獲利就不會再增加。

賣出兀鷹: Buy Call & Buy Put履約價為價外,在買進的履約價範圍內(9200 ~ 9300)都會虧損。當漲跌幅超過買進的履約價範圍,虧損就開始減少,甚至獲利,但超過了Sell Call & Sell Put的履約價以後,獲利就不會再增加。

比較起來,賣出蝶式比較容易獲利 ( 漲過9301.4或跌破9198.6 ),

最大獲利48.6點也比賣出兀鷹多,但是也需要投入比較高的成本 (權利金51.4點)。

風險/利潤分析

我們進一步,將 最大利潤 與 投入成本(潛在風險) 作比較,可以得到下面這個表

賣出蝶式 V.S. 買進跨式

策略\指數

9100

9150

9200

9250

9300

9350

9400

買進跨式損益

91

41

-9

-59

-9

41

91

利潤/最大風險

1.54

0.69

0.69

1.54

賣出蝶式損益

48.6

48.6

-1.4

-51.4

-1.4

48.6

48.6

利潤/最大風險

0.95

0.95

0.95

0.95

同樣買進9250 Call & 9250 Put,

賣出蝶式由於成本較低,在9150~9350之間報酬率優於買進跨式,

但在9150以下或9350以上,賣出蝶式的獲利不會繼續增加,買進跨式的表現反而較佳。

賣出兀鷹 VS. 買進勒式

策略\指數

9100

9150

9200

9250

9300

9350

9400

買進勒式損益

77

27

-23

-23

-23

27

77

利潤/最大風險

3.35

1.17

1.17

3.35

賣出兀鷹損益

34.6

34.6

-15.4

-15.4

-15.4

34.6

34.6

利潤/最大風險

2.25

2.25

2.25

2.25

在賣出兀鷹及買進勒式策略的比較上,也可以看到同樣的結果。

從9250(價平)上漲或下跌100點,賣出兀鷹策略的報酬率就能高達225%,遠勝於買進勒式的117%,

但若行情繼續上漲或下跌,賣出兀鷹便賺不到後續的獲利。

 

簡單的說,在Sell Call & Sell Put的區間內,賣出蝶式/兀鷹有降低成本、提升報酬率的效果。

使用時機

和買進跨式/勒式一樣,賣出蝶式/兀鷹適合用在行情可能大幅波動的時候,

例如:

1. 企業營收公佈

2. 企業財報公佈

3. 國內外重大政策(ex:證所稅、安倍3箭、QE……等)

4. 國內外重大事件(ex:地震、歐債)

5. 其他(選舉、長假)

選擇履約價時,我們可以把Sell Call & Sell Put的履約價,訂在支撐與壓力處。

這麼做的原因是,如果行情確實有波動,卻又沒有大到突破支撐/壓力,就能達到提升報酬率的目的。 

相關文章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買權多頭價差>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賣權空頭價差>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買權空頭價差>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賣權多頭價差>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買進跨式 & 勒式>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賣出跨式 & 勒式>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買進蝶式 & 兀鷹>

 

 

2015年2月3日 星期二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買進蝶式 & 兀鷹

在介紹價差策略時,曾經提過,在某些情況下,價差組合有『提升報酬率』或『降低風險』的功能。

那麼,能不能用價差組合,取代跨式/勒式策略中的買(賣)方呢?

本篇就介紹其中一種 - 買進蝶式/兀鷹策略。

策略介紹

買進蝶式/兀鷹策略指的是同時作賣權多頭價差及買權空頭價差,兩者的差別是履約價。

買進蝶式 => 同時賣出同一個履約價的Call和Put,口數相同,履約價通常選擇價平,再買進價外的Call和Put。

買進兀鷹 => 同時賣出不同履約價的Call和Put,口數相同,履約價通常選擇價外,再買進更價外的Call和Put。

範例

clip_image002

以上圖來舉例,

買進蝶式:賣出9250 Call & 9250 Put各1口,買進9150 Put & 9350 Call各1口,收入權利金 31 + 28 – 4.7 – 2.9 = 51.4 點。

買進兀鷹:賣出9300 Call & 9200 Put各1口,買進9150 Put & 9350 Call各1口,收入權利金 12.5 + 10.5 – 4.7 – 2.9 = 15.4 點。

損益分析

兩者的損益分析如同下面這個表:

損益\指數

9000

9100

9200

9250

9300

9400

9500

買進蝶式

-48.6

-48.6

1.4

51.4

1.4

-48.6

-48.6

買進兀鷹

-34.6

-34.6

15.4

15.4

15.4

-34.6

-34.6

從上面的表格,應該可以看出來,

漲跌的幅度小,買進蝶式/兀鷹策略才會獲利。

兩者的差別是

買進蝶式:

Sell Call & Sell Put履約價為價平,以履約價9250為中心,獲利往兩側遞減,

當漲跌幅度大於權利金收入 (在這例子中是51.4點) 就開始虧損,但超過了Buy Call & Buy Put的履約價以後,虧損就不會再增加。

買進兀鷹:

Sell Call & Sell Put履約價為價外,在賣出的履約價範圍內(9200 ~ 9300),可以獲得所有的權利金收入。

當漲跌幅超過賣出的履約價範圍,獲利就開始遞減,甚至虧損,但超過了Buy Call & Buy Put的履約價以後,虧損就不會再增加。

風險/利潤分析

我們進一步,將 最大利潤(權利金收入) 與 虧損(潛在風險) 作比較,可以得到下面這個表

買進蝶式 V.S. 賣出跨式

策略\指數

9000

9100

9200

9250

9300

9400

9500

賣出跨式損益

-191

-91

9

59

9

-91

-191

虧損/最大利潤

-3.24

-1.54

-1.54

-3.24

買進蝶式損益

-48.6

-48.6

1.4

51.4

1.4

-48.6

-48.6

虧損/最大利潤

-0.95

-0.95

-0.95

-0.95

買進兀鷹 V.S. 賣出勒式

策略\指數

9000

9100

9200

9250

9300

9400

9500

賣出勒式損益

-177

-77

23

23

23

-77

-177

虧損/最大利潤

-7.7

-3.35

-3.35

-7.7

買進兀鷹損益

-34.6

-34.6

15.4

15.4

15.4

-34.6

-34.6

虧損/最大利潤

-2.25

-2.25

 

-2.25

-2.25

很明顯地,雖然獲利較少,但買進蝶式/兀鷹策略有比較好的風險值。

使用時機

和賣出跨式 / 賣出勒式策略相同,買進蝶式/兀鷹策略適合在盤整時進場。

由於買進兀鷹策略的風險值比賣出勒式小,

在操作上,可以選擇比較靠近價平的履約價,進一步提升報酬率。

相關文章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買權多頭價差>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賣權空頭價差>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買權空頭價差>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賣權多頭價差>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買進跨式 & 勒式>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賣出跨式 & 勒式>

 

2015年1月31日 星期六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賣出勒式 & 跨式

大多數股票、期貨的投資人,都習慣用非多即空角度看待行情,多空看對了,你才有錢賺。

選擇權最特別的,就是我們可以沒看法。

行情千變萬化,總有看不懂的時候。如果這時候作選擇權,不必多空選邊站,也能有對應的操作方式。

上回介紹的買進勒式/買進跨式策略,不論大漲或大跌都能獲利,

今天介紹另一種,不漲不跌也能獲利的 - 賣出勒式/賣出跨式策略。

策略介紹

賣出勒式 / 賣出跨式策略指的是同時賣出Call和Put,兩者的差別是履約價。

賣出跨式 => 同時賣出同一個履約價的Call和Put,口數相同,履約價通常選擇價平。

賣出勒式 => 同時賣出不同履約價的Call和Put,口數相同,履約價通常選擇價外。

範例

clip_image002

以上圖來舉例,

賣出跨式:賣出9250 Call & 9250 Put各1口,收入權利金 31 + 28 = 59 點。

賣出勒式:賣出9300 Call & 9200 Put各1口,收入權利金 12.5 + 10.5 = 23 點。

損益分析

兩者的損益分析如同下面這個表:

損益\指數

9000

9100

9200

9250

9300

9400

9500

賣出跨式

-191

-91

9

59

9

-91

-191

賣出勒式

-177

-77

23

23

23

-77

-177

從上面的表格,應該可以看出來,

漲跌的幅度越大,賣出跨式 / 賣出勒式策略的虧損越多

兩者的差別是

賣出跨式:履約價為價平,以履約價9250為中心,獲利往兩側遞減,當漲跌幅度大於權利金收入 (在這例子中是59點) 就開始虧損。

賣出勒式:履約價為價外,在賣出的履約價範圍內(9200 ~ 9300),可以獲得所有的權利金收入。當漲跌幅超過賣出的履約價範圍,獲利就開始遞減,甚至虧損。

風險/利潤分析

我們進一步,將 最大利潤(權利金收入)虧損(潛在風險) 作比較,可以得到下面這個表

賣出跨式

策略\指數

9000

9100

9200

9250

9300

9400

9500

損益

-191

-91

9

59

9

-91

-191

虧損/最大利潤

-3.24

-1.54

-1.54

-3.24

賣出勒式

策略\指數

9000

9100

9200

9250

9300

9400

9500

損益

-177

-77

23

23

23

-77

-177

虧損/最大利潤

-7.7

-3.35

-3.35

-7.7

如同先前文章討論過的,這個數字代表風險值

它的意思是 ”每1點的獲利,需要冒多少點的風險?”

負值越大,就代表越不划算。

這個表格告訴我們,賣出跨式雖然虧損金額可能較大,但獲利也比較高,整體衡量起來不見得較差。

使用時機

賣出跨式 / 賣出勒式策略適合在盤整時進場。

判斷是否在盤整,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判斷多單(或空單)是不是集中在少數人手上,

判斷的原則可以參考『透視法人籌碼,掌握關鍵價位

一旦判斷行情在盤整,

若想要高一點的報酬率,可以選擇賣出跨式策略;

想要高一點的勝率,我們也可以參考法人的成本,操作賣出勒式策略。

相關文章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買權多頭價差>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賣權空頭價差>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買權空頭價差>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賣權多頭價差>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買進勒式 & 跨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