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

我的CB划算嗎? - 債券篇

『我的股票xx元了,還能買嗎(該不該賣了)?』這是個被問到爛的問題!

如果今天有間雞排攤,每片雞排賣100元,大家都知道它太貴了而不會去買。

把雞排換成股票,很多人卻沒把握,不知道它是貴是便宜,因為我們不懂如何”評價”!

“評價”就是判斷標的物的價值,也是金融市場中最重要的事之一。

 

正確的評價;正確的定價;正確的找出市場上的傻子,

從他們手中買低賣高,就是金融市場的生存之道,

今天就來聊聊可轉債的評價!

 

就像在”保守型的選擇權投資-可轉債”提過的,CB是種附有轉換權的債券。

如果我們把轉換權中的轉換價,看成認購權證的履約價,

轉換股數當作權證的行使比例,

那麼,轉換權就變成一個認購權證,或是稱作一個買權(Call),

買權的權利金,則包含在可轉債的價格裡,一併賣給投資人。

CB = Call + Bond

分別找出Call和Bond的價錢,就知道你買的CB有沒有被坑啦!

Bond評價

CB中的債券評價是比較簡單的部分!

各位如果有信用卡或是貸款,

應該在帳單上看過,銀行的利率算法就是 “ARMs + x%”,

ARMs就是所謂的基準利率,

在台灣通常用定存利率,美國的話則是十年期公債殖利率,

然後依各人的信用狀況加碼x%,就是每個人適用的利率!

 

債券也是一樣的概念,

根據每間公司的狀況,給它一個加碼利率 x%,

再加上基準利率之後,就是這個債券的折現率!

知道折現率後,就能知道債券的價值了。

 

什麼是折現率?

舉例來說:

假設A公司的債券折現率為3%,還有1年到期,到期還本金額為100。

那麼

債券現值 * (1 + 折現率) ^ 年期 = 債券到期價值

債券現值 * (1 + 3%) ^ 1 = 100

也就是說,這張債券現在的價值是97.09,如果買的價格比這高,就很可能是買貴了!

下回,再繼續介紹CB當中Call的評價囉!

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

看對,大賺;看錯,不賠–可轉債怎麼挑?

金融市場的夢幻逸品

在先前的文章裡,我們介紹過可轉債這種商品,同時具有保本及以小搏大的精神,聽起來好像是"看對,大賺;看錯,也不賠"!

第一次聽到的人,可能會以為這是詐騙吧,真的有這麼好康的事情?下面就來仔細介紹可轉債的遊戲規則。

轉換?不轉換?

可轉債的特色就是投資人的轉換權。

轉不轉換,可是會大大影響損益的,所以下單前,務必先了解可轉債的轉換價值,我們以這檔 (美時三, 17953) 為例,示範轉換價值的計算方法:

1. 計算轉換股數

轉換股數 = 面額 / 轉換價

= 100000 / 58.08 = 1721 股

2. 對應現股價值

對應的現股就是(美時, 1795),以今日(2014/8/8)收盤價127.5元計算

對應現股價值 = 現股股價 * 轉換股數

= 127.5 * 1721

= 219427.5 元

10萬元的可轉債可以換21.9萬元的股票,有這麼好的事?當然沒有!

當轉換有利潤時,可轉債的交易價格就會跟著上漲,划不划算還得看你的買進成本啦!

3. 轉換價值

以今日(2014/8/8)來看,(美時三, 17953)的收盤價是392元,

也就是每買進一張美時三,要花費392000元的成本。

轉換價值 = 對應現股價值 – 買進成本

= 219427.5 – 392000 = -172572.5

隱含的現股價值,比買進的成本還少了17萬元,明顯地不划算。

4. 到期價值

如果轉換成現股不划算,那是不是能持有至到期拿回本金呢?

我們從公開資訊觀測站可以查到如下圖的資訊。

(美時三, 17953)的投資人,

在104/10/18可以選擇將可轉債賣回給公司,拿回102010元;

或是等到107/10/18,拿回100000元。

和現在買進的392000元成本比起來,可能會虧損約29萬元

clip_image002

既然轉換成現股不划算,持有至到期也不划算,可見這檔可轉債不是好標的!

該怎麼挑選可轉債

從上面的分析流程可以看出來,

成本在110以下,是較理想的標的,

一旦對應的現股股價上漲,就能享受到轉換價值上升的利潤;

萬一現股股價下跌,持有至到期的虧損也在10%以內;

甚至,如果能以100元以下的成本取得,就先立於不敗之地了!

2014年8月7日 星期四

保守型的選擇權投資 - 可轉債

很多投資人聽到選擇權,直覺的反應就是高風險。那麼有沒有低風險、可保本的選擇權呢?今天介紹的可轉債就是這種商品。

什麼是可轉債

可轉債全名為”可轉換公司債(Convertible Bond, CB)”,是一種被賦予了股票轉換權的公司債券。

投資人可以選擇有利時機,按發行公司規定的條件,把債券轉換成發行公司的等值股票。

對投資人來說,如果公司的前景不如預期,可轉債到期時,你可以得到公司償還的本金;

如果公司發展順利,獲利及股價高漲,你可以將可轉債轉換成股票,享受股價上漲的獲利,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商品。

台股的可轉債

台股的可轉債是在上櫃市場交易,想要查詢相關資訊的話,

只要到櫃買中心的首頁,選擇債券 => 發行資料 => 轉(交)換公司債資料查詢,

或是公開資訊觀測站的首頁,選擇債券 => 轉(交)換公司債與附認股權公司債,

就能查詢到所有掛牌可轉債的資訊。

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4

可轉債的轉換條件

每一檔可轉債的公開說明書裡,會詳細列出該檔可轉債的發行條件,內容很多,這邊列出幾個比較重要的項目。

1. 面額

目前發行的可轉債,面額都是10萬元。

2. 票面利率

投資人可以得到的利率,利息金額 = 票面利率 * 面額

3. 到期日

就是公司將本金還給投資人的日子。

4. 還本金額

原則上依面額償還,但也有些公司會加計利息,在到期時一倂给付。

5. 賣回日

有些可轉債附有提前賣回條款,投資人可提前將債券賣回給公司,下圖就是一個例子(偉盟五 89255):

clip_image006

在這個例子裡,投資人在102/8/9跟103/8/9各有一次賣回權。

如果在103/8/9選擇執行賣回權,公司會付你 103.03 * 1000 =103030元;

如果你不執行賣回權,105/8/9到期時,公司會還你本金10萬元。

6. 轉換價

轉換價代表投資人可以用多少元的價格,將債券轉換為股票,我們同樣沿用上圖(偉盟五89255)的例子:

偉盟五轉換價

依發行條件,從100/09/10開始到105/07/30這段期間,投資人隨時可以將手上的可轉債轉換成股票(偉盟8925)。

由於股票可能會除權息,如果遇到除權息,轉換價格會跟著調整,

因此如果現在進行轉換的話,是以最新轉(交)換價格為準,

每張可轉債可以轉換成 100000(面額) / 17.3 (轉換價) = 5780股。

 

弄清楚上面幾個項目,就能大致掌握一檔可轉債的發行條件了。

 

回到本文一開始的例子,投資人如果買了這一張可轉債,

最差的狀況,就是到期時拿回10萬元,

最好的狀況,就是股價漲到轉換價以上,這時投資人就可以用便宜的轉換價拿到股票,

這種股票轉換權,就像是一個以轉換價當作履約價的買權(call),讓可轉債兼具 "保本" 跟 "以小搏大" 的精神,兩種願望一次滿足。

2014年8月2日 星期六

該怎麼利用法人籌碼,研判台股趨勢

最近兩週的台股,呈現比較弱的格局,不少朋友都在問:

是不是該減少持股了?

 

事實上,透過選擇權賣方包租寶的法人成本分析功能,你可以更深入分析

外資及自營商的布局,操作有所本,自然不會心驚驚!

 

打開選擇權賣方包租寶,按下詳細資料按鈕後,

就會看到像下圖的畫面,這邊顯示每天盤後最新的法人期權布局狀況。

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分析A~E這五個框框。

clip_image002

以今天(2014/8/1)為例

A 法人成本區: 9301 / 9117 (為了簡化,以下用9300 / 9100代替)

B 外資call: 買賣互抵後約+11萬口

C 自營商call: 買賣互抵後約-8萬口

D 外資put: 買賣互抵後約+17萬口

E 自營商put: 買賣互抵後約+5萬口

利用上面整理的數據,簡略列出三種情境分析,O代表有利,X代表不利

上漲超過9300

9100 ~ 9300

下跌低於9100

外資call

      O

      X

       X

外資put

      X

      X

       O

自營商call

      X

      O

       O

自營商put

      X

      X

       O

O 最多的情境,就是眾法人之間的最大公約數,也是最可能出現的行情。

做完上面的步驟以後,大致可以看出目前法人的佈局方向及目標價位,

但行情時時在變,別忘了每天持續追蹤!

以上就是個簡單的例子,各位可以透過歷史數據,驗證看看參考性如何。

 

當然,沒有一種分析是100%正確的,

作好停損規劃及資金管理,仍是交易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2014年6月20日 星期五

FAQ

1. OP_Online平台和其他程式交易系統有什麼不同?

OP_Online平台的最大特色,就是我們採用半自動的運作模式,提供使用者更大的自由度,使用者需自行設定參數,並決定是否要下單交易。

我們提供仍在實戰中、每年交易量破萬口的交易策略,每一筆交易都是一買一賣的配對組合,幫助使用者降低交易風險。

2. 為何不能全自動交易?

全自動且能獲利的交易程式是無價之寶,若您能輕易買到,那麼您遇到的不是騙子、就是傻子!

本團隊不做誇大的宣傳,我們提供分析工具及教學,協助使用者熟悉並順利使用,建立獲利的know how。

3. 回測績效如何?

本模組為半自動交易系統,回測績效不具意義。

4. 需要付費嗎?

2014/6/30前免費試用,之後將考量平台維運成本,酌收資訊費用。

5. 我不會設定參數,該如何使用?

每月將舉辦1~2場免費說明會,請留意官網及FB專頁訊息。

6. 支援券商有哪些?

目前僅支援華南永昌證券,其餘券商版本籌備中。

7. 只有一個交易策略嗎?

目前上線的是核心主策略,未來將有3 ~ 5支輔助策略陸續上線供搭配。

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OP_Online期權分析模組簡介

 

OP_Online是什麼?
複利YA的期貨/選擇權交易策略,可以分成三個核心:
1.    法人期權籌碼分析 ( CMoney 選擇權賣方包租寶)
2.    選擇權價差分析   ( OP_Online )
3.    多商品價差分析   ( 籌備中 )

三大主軸相輔相成,成為一個完整的交易邏輯。

2013年,複利YA團隊推出「選擇權賣方包租寶」
2014年,複利YA團隊進一步,將實戰超過7年的交易策略化繁為簡,推出OP_Online期權策略平台,未來將把交易策略逐步上線,提供使用者作為分析參考。

概念
OP_Online平台上線的第一個策略,採用俗稱的「對角價差」。

複利YA團隊採用自行改良的演算法,
依據使用者設定的參數,分析不同到期日的選擇權,
搜尋獲利機會最大的組合。

如果使用者對分析的結果滿意,按下選擇鈕,就可以透過券商下單API直接下單。


**  6/30 前免費試用。  **

註冊試用帳號: http://goo.gl/YHfZln
下載主程式: http://goo.gl/XL6DHu

軟體搶鮮看:
 分析介面

2014年1月15日 星期三

心得 – 莊家優勢

 
clip_image001
書名:莊家優勢
作者:Jeffery Ma (馬愷文)
譯者:林麗冠
出版社:大牌出版
出版日期:2013/10/30
簡介&目錄:
電影《決勝21點》真人真事改編主角──
傳奇「麻省理工21點小組」成員馬愷文現身說法
商場就如同21點牌桌,要做對的決定
唯一的方法就是──專注於數據資料!

前言──賭桌上的智慧
1 統計的信仰──21點的最佳策略
2 為什麼過去很重要──21點並非無懈可擊,因為它有記憶
3 像科學家那樣思考──有時,數學會教你做奇怪的決定
4 提問的重要性──利用提問創造資料的威力
5 不必苛求完美──專注實際的小問題,而非理想化的大問題
6 用數字講故事──數字真正的威力
7 無懼──行事應該要有多積極?
8 做對的決定──常規做法不一定是正確做法
9 我贏,整個團隊就贏──別指望人類的善良面
10 數學招誰惹誰了──「聰明」與「行事聰明」有區別
11 相信直覺?或者相信數據?──我運用直覺,但用得很小心
尾聲──我們沒有輸給賭場
後記──21點的心得救了我母親一命
快速算牌心得
致謝
附錄──21點基本策略圖
 

心得:
不論是金融交易或是公司營運,以莊家的心態建立「正期望值」系統,
就能佔有優勢,常保獲利。
想要擁有莊家優勢,前提是取得完整的資料,
運用統計方法分析之後,找出具有優勢的策略並執行。
說起來很簡單,但在執行過程中,有不少陷阱引誘我們犯錯,
錯誤的分析導致錯誤的結果,讓你的優勢只存在想像中。

1. 了解變異數
丟一個正常的銅板,出現正面與反面的機率各是50%,
但你一定會遇到連續五次、甚至十次以上,出現同一面的狀況,
50%是長期平均的結果,連續十次正面則是短期現象,是變異數在作祟。
拿到交易上來看,當出現連續獲利或是連續虧損,不要高興或沮喪,
這結果,也許是你本身的操作技巧所致,也許是策略有盲點,
也許,只是變異數(運氣)。

2. 注意因果關係
Big Data的議題現在很火熱,從大量資料中找出幾個高相關性的組合,
又稱為data mining。
這些data mining得到的結果,如果要作為決策參考,還需要進一步分析因果關係,
舉例來說,下雨天行人出門會帶傘,但如果忽略天氣與帶傘這個行為之間的因果,
看到有人帶傘就預測會下雨的話,可就讓人笑掉大牙了。

3. 慎選原始資料
蒐集資料是整個分析流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資料不完整會造成嚴重的分析誤差,最常見的就是所謂「生存者誤差」。
例如:報章雜誌統計基金績效時,只計算仍在市場上的基金,
卻忽略已解散、被合併的基金,導致統計結果偏高。
這就是典型的「錯誤的資料導致錯誤的結果」。
在金融市場上,我們並無法知道所有的行情走勢。
因此,若以歷史行情為基礎發展交易策略,就會陷入資料不完整的陷阱。
當策略遇到連續虧損時,無法確定虧損是由於變異數造成,
或是系統失效(市場結構改變,資料型態已不同,導致無法套用)。
解決方法,就是回到原點,從分析資料間的因果關係發展交易策略。


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滾雪球之路(2) 再談投資地圖 - 從 alpha 和 Beta 值開始

對投資學有點了解的人,

應該都聽過「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這兩個名詞,

系統風險指的是整體市場的漲跌風險,非系統風險就是個別公司的漲跌風險。

對應這兩種風險,就出現了alpha和Beta這兩個值。

clip_image001

【Beta * 指數報酬率】可以當作是承擔系統風險的報酬

【alpha】就是非系統風險的報酬,

各種投資策略(包括買進持有、換股、選擇買賣時機……等),

目標都是希望alpha > 0

 

所有的投資,都可以用上面這個式子來分析,

看看獲利究竟是因為大盤上漲,還是交易者的操盤功力賺來的。

舉例來說,常聽到的ETF,其實就是一個alpha 接近 0,Beta 接近 1的投資組合。

 

投資地圖的功用

過去我們介紹過投資地圖,也就是用一個關係圖,

將相關的金融商品跟他的衍生性商品連結起來。

因為圖中的商品彼此相關,

所以如果同時買進A,並賣出相同比例的衍生性商品B,

就能抵銷大多數的系統性風險。

clip_image002

就像上面這個式子顯示的一樣,

一旦透過避險除掉系統性風險,投資組合的報酬率就只剩下alpha,

而一個有效的投資策略,alpha必定是正值。

 

也就是說,一個有效的投資策略,

加上適當的避險,就能產生穩定的正報酬!

 

同樣的觀念,不只能用在股票,黃金、各式基金也可以

迎接資金大退潮,債券型基金何去何從?就是一個應用在債券型基金上的例子。

 

總結

想要讓資產像滾雪球般的複利增長,必備的條件就是

1. 有效的投資策略

2. 完善的避險

要做到以上兩點,第一步,就是了解各種金融商品,完成你的投資地圖了。

【延伸閱讀 – 關於alpha

【延伸閱讀 – 關於Beta

【延伸閱讀 – 投資地圖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買權空頭價差

前面介紹過的「買權多頭價差」和「賣權空頭價差」可以看作是Buy Call跟Buy Put的加強版。同樣的,Sell Call跟Sell Put也有加強版。這次就先介紹其中一個「買權空頭價差」!

照例,我們先把這個名字分成三個部分「買權」「空頭」「價差」。

「買權」就是說這個策略是用買權組成的,「空頭」表示看空,「價差」表示是由兩個不同的履約價組合成。

買權空頭價差的組成就如下圖,買進一口高履約價的買權,同時再賣出一口低履約價的買權。這個策略的意思就是:我想在8400點放空,但如果漲到8600點就停損!

clip_image002

之前介紹過「賣權」空頭價差,和今天介紹的「買權」空頭價差相比,有什麼差別呢?

我們先用同樣履約價來比較看看!

clip_image004

以履約價都是8200/8400的空頭價差做例子,成交價如上圖。

買權空頭價差:賣出8200Call收246點權利金,買進8400Call付77點權利金,合計收169點。

賣權空頭價差:買進8400Put付32點權利金,賣出8200Put收3.4點權利金,合計付出28.6點。

損益如下表

 

損益\指數 8100 8200 8300 8400 8500
8200/8400買權空頭價差 169 169 69 -31 -31
8200/8400賣權空頭價差 171.4 171.4 71.4 -28.6 -28.6

 

從上面的表可以看到,同樣履約價的情況下,兩種策略的損益差不多,那為什麼需要兩種?答案就是成交量!

8200Call的成交量只有1971口,明顯比其他履約價少,不容易成交,所以在這個情況下,適合採用「賣權」空頭價差。

相反的,如果我們選擇的履約價,Put的成交量比較少,那就是使用「買權」空頭價差的時機了。

clip_image008

從上面的圖就能很明顯的看出來,買權空頭價差適合比較高的履約價,賣權空頭價差適合比較低的履約價。

簡單的說,同樣是做空,

買權空頭價差適合在行情漲勢停住時進場試水溫,狀況不對就跑,是防守型的策略;

賣權空頭價差適合在行情下跌時乘勝追擊,希望繼續下跌,是進攻型的策略。

有興趣的話不妨試試看,該怎麼搭配這兩種策略,才能讓報酬率提升!

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賣權空頭價差

上回介紹過了「買權多頭價差」,這回來介紹它的好兄弟「賣權空頭價差」!

同樣的,我們先把這個名字分成三個部分「賣權」「空頭」「價差」。

顧名思義,「賣權」就是說這個策略是用賣權組成的,「空頭」表示看空,「價差」表示是由兩個不同的履約價組合成的,這樣是不是簡單明瞭呢?

賣權空頭價差的組成就如下圖,買進一口高履約價的賣權,同時再賣出一口低履約價的賣權。簡單的說,這個策略的意思就是:我想在8400點放空,8200點獲利了結!

clip_image002

同樣的,我們來比較一下賣權空頭價差策略和買進賣權的優缺點。

用上圖的價格做範例,A和B兩個人都認為指數會下跌,A買進8400put成本69點,B買進8400put同時賣出8200put,空頭價差成本57點,下表是兩人的損益分析。

clip_image004

和之前介紹過的買權多頭價差相同,當指數在賣權空頭價差設定的履約價區間之內(8200~8400點)的時候,B每口可以比A多賺12點。但如果指數跌到8200點以下的話,A的獲利持續上升,B就賺不到了。

上面是相同口數時的情形,那如果A和B都是投入相同金額會如何?

以兩人都投入10萬元為例,A可以買進28口,B可以買進35口。

兩人的最大損失都是10萬元權利金賠光,但在8200~8400點的區間內,A的最大獲利 = 131 * 28 = 3668點,報酬率183%;B的最大獲利 = 143 * 35 = 5005點,報酬率250%。

經過這兩回的介紹,大家應該很清楚的了解,「買權多頭價差」和「賣權空頭價差」的好處了,它能在不增加風險的情況下,短時間內提高報酬率,很適合小資金的投資人。

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選擇權策略一覽 - 買權多頭價差

小時候,老師說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殺雞不需要用牛刀,但若遇到倚天劍,就非得拿出屠龍刀不可了。

在選擇權的世界裡,同樣上漲100點,你有可能看到左邊老王賺3%,右邊老李卻大賺3倍。因此,選對工具比看對行情更重要,本系列就來教大家怎麼靈活運用各種選擇權策略。

「買權多頭價差」

看到這麼長的名字,先別被它嚇到了。

把這個名字分成三個部分「買權」「多頭」「價差」。

顧名思義,「買權」就是說這個策略是用買權組成的,「多頭」表示看多,「價差」表示是由兩個不同的履約價組合成的,這樣是不是簡單明瞭呢?

買權多頭價差的組成就如下圖,買進一口低履約價的買權,同時再賣出一口高履約價的買權。

簡單的說,這個策略的意思就是:我想在8400點買進,8600點獲利了結!

clip_image001

有些人也許會有疑問,既然看多就直接買買權就好了,為什麼要多賣出一口,浪費手續費呢?下面就來比一比,價差策略和買進買權的優缺點。

用上圖的價格做範例,A和B兩個人都看好行情上漲,A買進8400call成本84點,B買進8400call同時賣出8600call,多頭價差成本68點,下表是兩人的損益分析。

clip_image002

當指數在8400點以下時,兩個人的Call都虧損,但是獲利的時候卻有很大不同。

如果指數漲到8600,A的獲利116點,承擔的歸零風險84點,報酬是風險的1.38倍;B的獲利132點,承擔的歸零風險68點,報酬是風險的1.94倍。

漲到8700點以上的話,A的獲利持續上升,B因為在8600獲利了結,所以就賺不到了。

從這個例子,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在買權多頭價差鎖定的履約價區間裡,可以用比較低的風險,換取比較高的報酬率。相反的,在大幅上漲的時候,買進買權才有比較好的表現。下回,如果認為上漲幅度不大的話,不妨試試看。

2013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迎接資金大退潮,債券型基金何去何從?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的資料,全台灣的基金投資人中,債券基金佔總金額的60%,「債券型基金」讓人有種既保本、又可收利息的感覺,固定配息的特性,讓它成為不少人的最愛。

今年受到QE準備退場的消息影響,大部份的債券型基金都是虧損。

面對即將到來的資金大退潮,究竟要繼續抱著領配息,忽略不斷下跌的淨值,還是贖回?

若贖回的話,又要去哪裡找配息一樣多的商品呢?

想要避免本金虧損,同時穩賺配息,有個投資工具你不能不認識 - 債券期貨。

clip_image002

JP Morgan全球政府債券指數走勢圖(來源:stockq)

clip_image004

美國五年期公債期貨走勢圖

上面兩張圖分別是JP Morgan全球政府債券指數和美國五年期公債的走勢圖,兩者的走勢差異不大,那要如何避免本金虧損,同時又穩賺配息呢?

很簡單,你買了多少債券型基金,就放空同樣金額的債券期貨就行了。

clip_image005

如上圖,當債券價格下跌時,買進債券基金本金的損失和放空期貨的獲利互相抵銷,債券價格上漲時則相反,因此不論基金上漲或下跌,投資的本金幾乎沒有變動。

另一方面,債券基金下跌,只會讓淨值下降,單位數並不會減少,因此每個月得到的配息金額仍是依單位數計算。

如此一來,就能像定存一樣,不必擔心本金虧損,同時又能享受每個月配息的好處了。

目前國內常見可交易的債券期貨如下

交易所

商品代號

中文簡稱

合約大小

原始保證金(USD)

維持保證金(USD)

CBT

US

30年美國長期公債

面額10萬美金

2,750

2,500

CBT

TY

10年美國政府債券

面額10萬美金

1623

1475

CBT

FV

5年美國中期債券

面額10萬美金

990

900

CBT

TU

2年美國中期債券

面額20萬美金

275

250

原則上每買進10萬美元的債券基金,需要賣出一口債券期貨,但因為每檔債券基金的特性不同,投資人持有的金額也可能不到10萬美元,這時就需要換算適當的比例,如果有興趣了解債券期貨的話,歡迎來信 (freeyasnowball@gmail.com) 討論!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忘掉技術指標,讓你與眾不同(下)

<本文為複利YA免費講座內容摘錄>

成功投資人的特質

不管是認識的/不認識的、現代的/古代的、有名的/沒有名的,成功投資人都具有某些共同特質,我們可以簡單的稱為交易者的3M。

策略(Method)

找到一個有用的策略,並徹底執行。例:巴菲特(基本分析)、索羅斯(反射理論)。

風險/資金管理(Money)

策略告訴我們進場點/出場點,資金管理策略告訴我們該如何進場,該投入10%、50%還是全部的資金,才能得到最佳的風險/報酬比。

就像某位台指期當沖名人說過的「不輸 + 時間 = 一定贏」,懂得控制風險,讓自己永遠留在場中,時間自然能帶你看到策略發酵的那一刻。

心態(Mind)

優秀的交易人不會為了任一筆獲利而開心,也不會為了任一次虧損而沮喪,他們將虧損視為損益表上的成本,就如同貨架上因過期而必須丟棄的產品,是必要且一定會發生的。

三個M之中,策略是最簡單可複製的,其他兩者都會受到個人因素影響。因此同一個策略,100個交易人可能產生100種不同績效。

複利YA的理財寶沒有神奇的技術指標,但可以替你做到前兩個M,你可以得到

1. 以籌碼分析為基礎的交易策略,讓你有與眾不同的武器,可以單獨使用,也能搭配技術分析運用,相輔相成。

2. 實用的風險管理方式,告訴你何時該下大注,何時該縮手不玩。

下面就把以前的幾篇文章做個整理,教大家如何發揮這套理財寶的全部功能。

籌碼實戰

1. 法人OI判斷盤勢

透過換算法人的未平倉部位,我們可以簡單的區分盤整盤及趨勢盤,盤整時適用低買高賣的逆勢策略,趨勢盤時追高殺低的順勢策略則較吃香。判別目前為何種盤勢後,再選擇操作策略。

理財寶中預設盤整與趨勢的分界為20000口,當法人的多單或空單累計達20000口以上時,是為趨勢盤。

實戰上10000~20000口都可採用,投資人可以一直採用固定的口數,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看法,依盤勢自行調整。

clip_image002

法人籌碼vs台指期歷史趨勢圖

2. 法人成本判斷撐壓

我們以法人的成本下緣為支撐,成本上緣為壓力。

在盤整盤時,用支撐及壓力當做選擇權的履約價,進行賣方策略操作。理財寶中提供積極型、中立型、保守型三種履約價組合,給使用者參考,投資人也可以直接參考支撐及壓力,操作周選擇權或遠月的選擇權。

在趨勢盤時,則依「漲時看撐,跌時看壓」的原則,進行期貨、選擇權單方向賣方或買方等操作。

3. 進場時機以及風險控管

如何選擇進場時機,參見<學校沒教的事-透視法人籌碼,掌握關鍵價位>與<如何判斷選擇權價值>。

如何決定每次進場口數,避免風險過大,可參考<風險管理-技術分析沒告訴你的獲利秘密>。

以上三個步驟,就是完整的籌碼分析及操作應用流程,過去文章中提過的,這裡就不重複敘述。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歡迎來複利YA的免費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