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忘掉技術指標,讓你與眾不同(上)

<本文為複利YA免費講座內容摘錄>

技術分析的迷思

有點經驗的投資人,對「快市」這現象絶對不陌生,行情在幾分鐘內暴漲或暴跌數十點以上,嚇得當沖客趕快停損,但沒多久後,市場又恢復原狀,好像沒發生任何事一樣。

「快市」的成因,大部分是消息面,什麼時候會有什麼消息,我們當然無法掌握。但仍有些時候,沒有什麼消息,行情默默的走到一個臨界點後,觸發某些交易策略進場。使用這些策略的交易人越多,同時進場的效應便會引發快市。隨著程式交易普及,投資人的進出邏輯越來越類似,「快市」出現的頻率也隨之提升。

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礎,在於相信歷史會重演,價格會有效率的傳遞一切訊息。但從上述「快市」的例子便能知道,價格並不永遠是正確的資訊。不論分析技術多完美無缺,「錯誤的資訊,配上完美的分析,得到的仍是一場荒唐」。

clip_image002

策略也需要多角化

許多成功的企業都會拓展營業項目,避免收入只集中在某一個產品,這樣能提高企業獲利的穩定性,交易策略也是。

有些人會同時使用兩個以上的指標,這就是一種多角化。有些程式交易者會使用濾網,當符合某條件時,才執行某買進訊號,這是將行情分成「可執行/不可執行」兩個區域,把原本的策略一分為二,嚴格來說,這也是一種多角化。

不論是哪一種,多數人的交易策略,都是圍繞著技術分析打轉。大家應該都有這種經驗,當趨勢來臨的時候,不管是RSI、KD、MACD、均線或是其他任何指標,順勢策略都會出現買進訊號,差別只是早或晚。以價格為基礎的交易策略,基本上都是如此,所以才會出現上述「快市」的情形,這就是「策略的同質性」。

為了降低「策略的同質性」,交易策略的基礎也必須多角化,除了價格以外,增加新的資訊來源。以我的經驗來說,在一季以上的中長線交易裡,基本分析是好工具,但在短期交易的期權市場,籌碼分析反而較好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